5.29世界腸道健康日|29歲IT男痔瘡發作揭患大腸癌 醫生:留意排便3個變化

醫生診症室

發布時間: 2024/05/29 18:09

最後更新: 2024/05/29 18:12

分享:

分享:

【世界腸道健康日/大腸癌/痔瘡/捱夜/癌症/腸道健康】5月29日是世界腸道健康日。醫管局資料顯示,大腸癌是本港第2位最常見的癌症,2021年新症為5,899宗,死亡數字錄2,298宗,為整體癌症中排行第二,近年更有年輕化趨勢。而內地有醫生便分享一宗29歲病例,該名病人從事IT行業,原以為是痔瘡發作求醫,後來經檢查卻證實患上腸癌,懷疑與他長期不健康的飲食及作息習慣有關。

最新影片:

根據內地傳媒報道,四川省中西醫結合醫院肛腸科醫生張寧受訪時指,該男患者年僅29歲,本身為一名程式員,長時間久坐、經常捱夜,而且暴飲暴食,尤其喜歡打邊爐時配啤酒。男患者早前因痔瘡發作,於是到醫院求醫,經切片化驗,證實患上直腸腺癌。張寧因此建議,年輕人應重視腸道檢查,尤其是生活作息不規律、飲食結構不合理的患者。

初期沒有明顯病徵 留意大便變化

本港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房嘉略曾受訪稱,早期大腸癌算是沒有任何明顯病徵,不過隨著腫瘤開始增長,大腸癌的患者可能會出現不同徵狀,當中最明顯是大便習慣出現改變,他提醒如果情況持續1個月以上,就應盡快求醫檢查︰

點擊圖片放大
+4
+3

5個保護腸道習慣

腸胃及肝臟科專科醫生張世華接受訪問時,曾分享一名50多歲的男患者持續便秘長達1年多,最終發現為直腸癌腫瘤箍著腸道上方的排泄出口,導致便秘情況惡化。而患者因情況嚴重,最終在半年後因直腸癌不治離世。

有見及此,醫生亦鼓勵養成以下保護腸道的生活習慣,避免便秘:

點擊圖片放大
+6
+5

同場加映:

點擊圖片放大
+4
+3

HKET App已全面升級,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、健康、娛樂、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影片。立即下載︰https://onelink.to/f92q4m

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最新資訊︰http://tinyurl.com/3dtnw8f5